致富的好方法
致富的好方法,想要致富,就必须有各个方面占有较大优势,比如说广泛的社会关系,一定的融资能力和渠道/商业信息等,关于致富的好方法,下面有所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致富的好方法1
1、广泛的社会关系
陈美峥毕业后来到武汉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有一次,公司派了几位男业务员去某公司谈一笔8万元的广告,都是空手而归。陈美峥接手后,先对公司董事长的人际关系进行了调查。她了解到,自己的同学万玲是该董事长的外甥女,于是她邀请万玲带路帮忙。
由于她长得漂亮,又能说会道,经过一番谈判,她不久就拿下了这笔业务。一年半后,陈美峥创办了广告公司,虽然当时并没有多少资金,但她善用优势,再加上从前做业务员建立起来的广泛关系,她的公司很快就小有影响。
策略分析: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因为没有资金实力,他们很难请到或请得起高水平的人才,也没有太多的钱用于广告或市场推广,所以,创业之初的生意来源很大部分是靠社会关系。即使是没有社会关系而白手起家的人,创业时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以便有更多的人愿意帮助你。
2、明智的预见性
从服装厂下岗的王娟是个心灵手巧、追随时尚的人。看到都市中出现DIY休闲娱乐方式,她认为,如果在DIY的潮流下,开一家DIY鞋吧肯定有市场。一双普普通通的.鞋子,经过她一番细心“装扮”便出现了令人惊喜的细节。
绒毛、荧光带、塑料小星星、月亮……都会成为鞋子的装饰品。在王娟各种创意的吸引下,她的DIY鞋吧常常挤满了新奇的年轻人。半年后,王娟靠着自己的敏锐判断力,开创出了一个新的致富天地。
策略分析:对于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来说,要想就要寻求一个好的项目或者产品。这时,一般要考虑三点:一是该产品或项目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二是该产品或项目要与众不同;三是在推广该产品或项目时,不需要或只需要很少的启动资金。这就要求创业者能够把握好市场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从而找到并占领一席之地。
3、良好的信誉和人品
作为玻璃工艺制品公司负责人的陈亚东,能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诚信待人。当初创业时,他的工厂还是一个小作坊,可谓一穷二白,他又出不起高工资招聘到合适人才。但是,他以诚信对待手下的员工。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信誉度大大提高,有很多技术人才和其他小作坊都愿意加盟投靠他。
策略分析: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由于规模较小,所以商业信誉度在人们看来不会很高。这时,就要用创业者个人的信誉和人品来担保,只有这样,别人才愿意并敢于与你合作。人们你这个人后,从而可能你的和产品。
4、吃苦耐劳精神
朱晓光在省城一家花店打工时,一次不小心打碎了一盆野兰草。他拿出10元赔偿,结果说至少也得50元。朱晓光哑然失笑,因为此花在老家遍地都是。于是他抽空回家挖来几麻袋野兰草,果然卖得不错。于是,他辞去工作,自己单干。
从老家挖好野兰草再运到省城,路途遥远,十分辛苦。但是朱晓光不辞辛劳地往返于省城与老家之间,做起了无本生意。不到一年,他就赚到了比打工时多几倍的钱。
策略分析:与财大气粗的对手相比,白手起家者需要付出更多的。多做一些事情,多奉献一些,你的客户一定会受,这就是最有力的。白手起家者一般都要事必躬亲、亲历亲为,所以在创业之前就要作好准备,市场是抢来的而不是等来的。
提醒:当心步入误区!
一些人已经具备了白手起家的能力、素质,也掌握了相应的方法和技能,但在付诸行动之前,还必须理解、认识一些问题,走出误区。
误区一:不也没搭什么
刘伟前年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就决定自己创业。由于手头没有什么积蓄,他就选择一些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的工作,认为即使不也没搭进去什么。他先后做过产品代销、开过小饭馆、音像店等等,最后都是由于他的漫不经心而没有多大作为,并且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提醒:白手起家者大都离不开亲戚的鼎力支持,会令他们失望,也会使他们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更重要的是,还会给你的业务伙伴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这样,在无形中就会影响到你未来做事或再创业时的商业信誉。
误区二:一个人创业
吴先生下岗后闲着没事,一直想开个小店。他发现小区里一家卤菜店生意非常红火,便跃跃欲试。但是,这不仅投资大,还要顾及采购、加工、等方方面面。后来,他和以加盟的方式开了一家“不老神鸡”的连锁店。吴先生为此不仅省下了添置制作卤味的一万多元的设备费用,又省下了数千元的周转资金。
提醒:白手起家者更需要广泛地寻求支持与合作,其中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合伙创业。几个志同道合各有所长的人可以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以此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与人合伙还有一个利益共享的关系,合作伙伴会一心一意地共同创业。
对策:为你支招
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决定是否创业。我们还可以寻找一些方法,使自己少走弯路,下面重点谈两点。
1、不投入或少投入资金
家住上海的陶清宇被单位裁员后,看到居住的小区内有一家小型连锁店生意非常红火,陶清宇心想:不如自己开个连锁店。但是他一打听,办个连锁店投资起码得六七万元,只好作罢。后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联华便利签约,推出了面向创业者的“投资7万元,做个小”的特许免担保贷款业务。
由于作为合作方的联华便利为创业者提供了集体担保,因此浦东银行可向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者提供7万元的创业贷款。陶清宇获悉后递交了申请,如愿以偿地开起了自己的连锁店。
提醒:有时候,你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创业项目,但需要一定数额的启动资金。而你一时又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但这也不一定意味着你必须。其实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和策略,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别人的资金,也可以利用其他因素,如、技术等无形资产去换取、替代资金或弥补资金不足。
2、选择特色产品或服务
农大园艺系毕业的李威在一家专业不对口的公司里干得并不。后来,他发现有一种叫“跳舞草”的花卉盆景很有前景。这个项目投资较大,但一直很少有人涉足。由于李威是学园艺的,所以对“跳舞草”的投资很有信心。他托人帮忙贷款,没想到,不到一年,他拥有了一笔较为丰厚的收入。
提醒:拥有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的人都会自己享用,你很难找到。即使是你找到了,别人也会跟风。用不了多久,你的周围就会出现众多的对手。所以白手起家者应该寻求特色产品或服务,也叫差异化产品或服务,从而在市场的夹缝中求得生存,这样很少引来强大力的对手。
致富的好方法2
软件业
任何软件在中国卖的都不好,这里只针对买正版的人。每张光盘的制造成本是9分钱,高档软件的包装成本不过5元钱,但软件的大头往往在于研发。 WINDOWS98卖了近8年,赚的钱已经足够再研发40个WIN98了,但是这是外国。如果比尔盖茨生在中国,相信其早被饿死或还在中关村当装机工。
不过,在国内,软件业也一直被视为暴利行业。具以前的一篇《成本3万软件卖500万》的报道中提到,一位软件从业者透露“销售额500万的软件,最初成本只有3万,虽然还包括后期服务费用,但软件业的暴利一直都存在。”
报道称:在Jason看来,5万元就能开出初具规模的软件公司,“我们最主要的成本是人力研发成本,对其他没有严格限制。”Jason坦言一年只要能做成5单生意,公司运营就不成问题。
必须指出的是,软件业虽然也算得上是暴利,要在现在,公司真要赚到钱却也太不容易,不过,随着国内打击盗版,软件业的日子想必也越来越好过了,至少,程序员的工资是越来越高了。
通讯
其中以移动通讯更甚,典型的一次投入长久收益的例子。GSM基站每台的造价约为人民币20万,但其确可以负担最多15万门的信号流量,以每人40元 月租算,就算这15万人不打电话,一个月的月租就能买30个基站。当然,移动通讯行业还有其他设备及科技成本投入,这里就不细算了,总之将其排在第七位比较合理。
其中,我国移动漫游费一年收取上百亿元。“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已收取20余年的'国内漫游费目前成本已“几乎为零”,运营商却仍在收取;另一方面,尽管运营商多次调降收费,但在个别国家,中国旅客的漫游通话收费标准仍动辄每分钟高达三四十元。
而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我国移动漫游费收入累计达718.5亿元,在国内移动通信收入中的占比基本稳定在8%至10%。
数据
据中国移动近日发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127.4亿元,净利润为854.2亿元,每日纯赚3.2亿元,每月纯赚100亿。
据中国联通近日公布的2015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营收为2119.13亿元,净利润81.8亿元,同比跌22.6%。
都说是垄断产生暴利,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中的通讯更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
保健品
这东西是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从太阳神到脑白金,就从来没有一个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其宣传效果。而只靠常润茶和减肥茶两种产品就打造了一个上市公司碧生源;只靠脑白金,史玉柱得以咸鱼翻身,从“负翁”变“富翁”。
无论如何,医药保健是世界贸易增长最快的五个行业之一。近20年来,美国的保健品需求增长了36倍,日本增长了32倍,欧共体各国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我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每年销售增幅达到37%以上。
根据中国保健品协会统计,2011年中国保健品市场容量至少在1200亿元以上。该数据只来自于对纳税企业的统计,实际市场容量应该在3000亿元以上。
这个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排行的保健品是指真正意义上的由正规厂家通过正规配方生产的产品,并非假冒伪劣产品。
暴利分析
保健品行业之所以利润丰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其一,全球多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3%约1.7亿人,他们的需求推动了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
其二,约20亿人口处于超重和肥胖状态,全球生活习惯问题也促进保健品行业发展。
其三,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支配增加也是保健品需求增长的关键因素。
其四,全球对保健食品医学研究进展迅速。未来几年,保健品行业仍旧保持高速发展状态,而中国的产业政策必须跟进,首先必须要集中精力扶持国内大型保健品企业,其次要防止国外企业对中食品和保健行业的吞噬。